找到相关内容1092篇,用时2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梵网经菩萨戒略注:两舌戒

    第十九两舌戒 心为罪之源,形为罪之薮,修行人降伏其心,慎勿纵我为非。 若佛子,以恶心故,见持戒比丘,手捉香炉,行菩萨行,而斗遘两头,谤欺贤人,无恶不造者,犯轻垢罪。 佛子未烦恼,故起恶心,恶不容善,恶人见到持戒比丘,心内不喜,何况又见他手捉香炉,礼敬十方。 香是信使,行者烧香,十方诸佛悉皆遥闻,海会菩萨亦悉尽知,故凡做佛事者,必先燃香,禀告四方,手捉香炉,或念佛...

    圣一法师讲述

    |菩萨戒|口业|两舌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0/19521391431.html
  • 法鼓山农禅寺暨台南分院同步联机举办祈福皈依大典

    三宝,就要开始思考如何学佛,片刻不忘自己是佛教徒,皈依如同进学校之前要办理注册手续一样,注册是表示要开始修学分、研习各项课程。进佛门则要开始学习的就是渡众生、烦恼、学佛法、成佛道。用佛法帮助自己烦恼...殊胜的因缘了却心愿。  近年来,国内外各族群之间冲突不断,造成社会对立不安,宗教顿时成为民众心灵最佳的避风港。法鼓山向以推动“心灵环保”为宗旨,提供生活化的佛法观念和方法,带领人学习放下烦恼,安顿生命。...

    【佚名】

    |皈依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7/04/0904588872.html
  • 梦参老和尚在知事扩大会上进行开示

    某个道友。这是行菩萨道。  3、 行菩萨的过程中,要忍受所有的一切境界,好境界比恶境界更厉害。要特别注意,别人的赞叹是脑后针,如果人家到寺庙批评我们,应当高兴,不生烦恼,叫当头棒。最初来求解脱,了生死,烦恼。但赞叹能烦恼吗?批评才觉得自己道力不够,诸位给清众服务,耽搁了自己的修行,希望她们都成佛,这才是行菩萨道,自己要任劳任怨。  4、 “将此身心奉尘刹,是则名为报佛恩“,要常念这两句。善用...

    佚名

    |开示|知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7/16572826680.html
  • 南怀瑾法师开示--性欲

    。无分别,烦恼现行。有分别,烦恼随眠。 凡六根为用,演出八万四千方便法门,初皆是止此意念之用。系心一缘,制心一处。即为止境。 止止爱,止止见。 止是壁定,八风恶觉不能入。止是净水,荡于贪淫。八倒... 南怀瑾法师开示--性欲 开示一: 不漏精不是指漏精液,修持的人应该在没有发动精液以前化掉它;道家广成之说:“情动乎中,必摇其精”,心中有一念,感情一动,精气已经在散了,精的道理是这个精,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1425483891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常听到涅槃这两个字,到底是什么意思?

    dhatu)常恒无有变异,光明自在,当下就是涅槃。凡夫之辈无明覆故,令诸众生不能得见涅槃,虽处涅槃性,不见涅槃,始终不得解脱生死。   人人都有个涅槃之心,凡夫不开发,不勤修,不断烦恼,虽有涅槃之心,有亦等于无一般。   勤修戒定慧的菩萨行者,烦恼,便见涅槃,当知涅槃是常住法,非本无今有,是故涅槃是常住的。总而言之,涅槃的境界是勤修戒定慧而得,涅槃就是清净佛法的别名,每个人都有一颗清净之涅槃妙心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442012092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学佛以灭妄归真为宗旨,但佛书常见有全妄即真,全真即妄之语,请慈悲释疑?

      如本法师答:佛法为中下根机之人,广说烦恼而证菩提(梵语bodhi),生死而证涅槃,断妄证真,这丝毫无差,如此修证皆落入次第,不得圆融教法,乃为二乘人所修证之法;大乘(梵语maha&mdash...妄之间,正处于直接相互微妙关系,是故,离妄无真,离真无妄,妄即是真,真即是妄,迷悟染净有别。   六祖坛经云:“烦恼(梵语klesa)即是菩提(梵语dodhi),无二无别。若以智慧破烦恼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6531512565.html
  • 法与义、法与律的对立

    引起的纠纷,如法灭除,就是现前毗尼等七毗尼。这又称为“灭斗诤言讼毗尼”。“”是对烦恼的对治伏灭,又称为“烦恼毗尼”。“舍”是对治僧残的“不作舍”与“见舍”。从古代的解说来看,都是有个人的思想或行为错误的调伏;不遵从僧伽规制或自他斗诤的调伏。“烦恼毗尼”,可说是毗尼的本义;因为见法必烦恼烦恼就能见法。但在僧伽制度的开展中,毗尼成为波罗提木叉与犍度的总称。其后,著重于教法,所以结集的文句,也...

    体方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02354869.html
  • 谈菩萨的“四摄”行(一)

    一个人饿了以后要吃饭一样,只有自己吃饭自己才能饱,别人是无法代替的。修行也是这样只有自己的生死自己去,别人是不能替我们修行烦恼了生死,甚至于佛菩萨也不能代替我们了生死。佛虽然有无量功德、无边神通但也不能代替别人了生死烦恼,只能教导我们如何去烦恼了生死、如何去修学佛道。佛不是我们所使用的工具,而是指引我们航行的导师,所以佛只教我们怎样去修行就能烦恼了生死得解脱,而不能替我们去了生死烦恼。...

    理 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45765888.html
  • 清净道论·序品

    极端)而行中道,超越恶趣等的方便,以三相而烦恼,违犯等的对治,三杂染的净化,以及为须陀洹等的原因。怎样阐明的呢? 一、(三学)这里的戒是阐明增上戒学;定是增上心学;慧是增上慧学。 ...阐明超越恶趣的方便。定是超越欲界的方便。慧是超越一切有的方便。 六、(以三相而烦恼)戒是阐明以彼分烦恼,定是以镇伏断而烦恼,慧是以正烦恼。 七、(违犯等的对治)戒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15467941.html
  • 念佛与参禅

    ,以及人我,僧爱,贪嗔痴等烦恼业。现在参禅,想顿悟生死,应该首先自已审察酌量,是不是能一念顿除历劫以来的烦恼,像一刀截断乱丝一样?假使不能烦恼,即时能够顿悟,也未必能出生死。对此,怎能轻忽看待呢?...烦恼?现在如果能用妄想的心转为念佛,那就能烦恼了,如果能坚持念佛,一念不移,一心不乱,那就比参禅更有下落了,所以说,念佛是步步踏实地的!(实地就是下落)。再进一步说,参禅一定要死尽世俗心,不容许有...

    憨山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00950739.html